1919年5月6日,九江各界人民得知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当即致电北京政府,声援进步学生青年。5月12日,南昌省立农专、工专等17校3000余人,在皇殿侧公共体育场集会,会后游行请愿、致电北京,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其后,赣州也有3000学生集会游行。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亦开展了游行集会声援斗争。
6月3日后,江西的工人阶级也投入了声援五四运动的战斗。6月12日,九江码头工人首先罢工;南浔铁路工人、南昌昌北码头工人及赣州、萍乡、抚州等地数千工人亦纷纷罢工。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影响下,九江、南昌等地许多商号先后自动停业罢市。这样,五四运动在江西突破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为工人阶级为先锋的工、学、商联合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随着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国的传播,江西在外求学求职的袁玉冰、赵醒侬、方志敏、曾天宇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们返回江西后,建立革命团体,出版进步刊物,使马克思主义在江西得到迅速传播,为中共在江西建立组织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920年夏,在南昌二中就读的袁玉冰、黄道等8人建立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同年12月,更名“改造社”,至1922年底发展到上百人,袁玉冰为主要负责人。改造社的宗旨是改造社会、使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改造社成立不久,袁玉冰等便创办了社刊《新江西》。由革命先驱李大钊亲自介绍入党的袁玉冰,在《新江西》第三号上,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介绍并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了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他还辑录了“名词浅释”,介绍了《马克思全书》等60余种革命书刊,为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3年2、3月间,袁玉冰与方志敏、赵醒侬等在南昌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其成员以社会青年为中坚,吸收各校进步学生和各阶层具有民主思想的人士参加,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2年9月,方志敏任经理的南昌文化书社正式开张,书社专卖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其他革命书报,为江西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提供了方便。1924年,曾天宇受党的委派,回江西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在南昌创办了黎明中学和明星书社,出《黎明》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