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根据地由赣西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合并而成,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
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农民群众多次举行武装暴动。在赣西南,建立了万安县苏维埃政权,创建了东固、延福等小块革命根据地,开辟了赣西南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在闽西,创建了永定溪南红色区域和革命武装。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闽西,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割据区域,并使之与湘赣边界的割据相连接。4月5日,红四军前委进一步提出“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方针。此后,赣西南、闽西的革命斗争迅速发展。
1930年3月,赣西南和闽西分别成立了苏维埃政府。8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永和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全军人数达4万人。10月,红军攻占了赣西重镇吉安,清除了赣南与赣西之间的白色梗阻,形成了稳固的赣西南赤色区域,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业。同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建立“苏维埃中心区,中央临时政府建立在此区”。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使赣西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苏区范围最大时包括江西的瑞金、会昌、寻乌、安远、信丰、于都、兴国、宁都、广昌、石城、黎川和福建的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等21个县城。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同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正式宣告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此时,虽然王明“左”倾错误已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并于1931年11月召开的苏区党代表大会后在中央苏区逐步贯彻,但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正确主张的同志的抵制和斗争,中央苏区继续得到 发展。1931年12月,赵博生等率领的国民党第二十六军1.7万余人在宁都起义,组建成红五军团,红军力量大增。1932年4月,红一军团攻占了闽南重镇漳州,7月2日在广东南雄水口击溃粤敌17个团,巩固了中央苏区南大门。同年8月至翌年3月,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根据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此后,中央苏区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共6个军团10万兵力,以及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5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和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
在中央苏区内,反动阶级被推翻,人民群众成了政权的主人;深入开展的土地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所有制;经济文化事业获得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在中央苏区这块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治党、治军、治国和从事经济、文化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密切联系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在中央苏区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而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