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室认真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中国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平安建设的会议精神,并就深化平安单位建设进行了相关部署。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史工作干部,读到平安,总觉得特别亲切;读到“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平安是人民的期待”,心中更是十分欣慰。通过对中央到省委再到单位这一系列平安建设的学习和领会,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体现出来我们党接近地气、以人为本和服务民生的基本理念。
首先,平安,这是用百姓听得懂、感受得真实和亲切的语言来布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理念接近地气的表现。平安,字典上解释就是“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就更加广泛,“平安是福”、“平安快乐”、“平平安安”、“安居乐业”、“安定有序”、“竹报平安”等等词语可谓妇孺皆知。包括与平安同音的一些事物我们也赋予它平安之寓意。这么多年读书工作都是在外地,每次回家探望爸妈,接待我的一个是“滚蛋饺子回家面”(家乡习惯:从外地回到家第一顿饭吃面条,寓意顺顺利利到家;外出时在家最后一顿饭吃水饺,因为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寓意要多念着家);另一个就是出门时候妈妈塞在背包里的四个苹果。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做的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那么前提就是要接近地气,就是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宣传和沟通。用平安中国、平安江西、平安单位来宣传和布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那么综治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平安,又是以百姓期待的目标为方向来进行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工作,是执政党以人为本的体现。无论是中国古人“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还是西方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二阶段对“安全”的认识,可以看出,平安始终是人民群众期待的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目标。在平安的基础上,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才能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才能充分涌流,人的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由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支撑。借用老子一句话,执政党“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平安即是百姓之心,平安建设无疑就是执政党与群众的共同目标。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执政党就是要“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最后,平安,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影响平安的各式各样主客观因素,落实平安建设是执政党贯彻宗旨意识,服务民生的展现。平安建设,不只是一句口号,还有丰富的内涵。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三者便是我们开展平安建设的基本内涵。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元化趋势明显,生产安全事故、因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内部社会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国外藏独、疆独、法轮功等敌对势力也不断制造事端,渗透破坏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凡此种种,都考验着执政党平安建设、贯彻宗旨意识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手段。为此,省里确定了“三个减少”、“三个下降”、“三个领先”的工作目标。室里也根据自身实际,确立了深化平安单位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三个为零”和“三个领先”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平安单位建设的基本思路,那就是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治理三类问题,以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感,确保干部职工安居乐业,单位安定有序。
相信,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室上下紧紧围绕《关于深化平安单位建设行动方案》(赣党研字[2013]10号)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必将为我们建设党史强省的目标打下基础,为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目标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征研二处 徐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