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矿是安源煤矿和株(洲)萍(乡)铁路两个企业的总称,共有工人1.7 万人,是江西现代产业工人诞生最早、人数最多的地方。
1921年12 月中旬,应安源路矿一部分有觉悟工人的请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派毛泽东、李立三等4人到安源指导工运。经过深入的工作,在得到思想先进的工人的支持下, 李立三在安源很快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1922年2 月,中共 安源路矿支部建立,这是党最早建立的中国产业工人支部。5 月1 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李立三任俱乐部主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安源工人运动得到蓬勃发展。同年7月,汉阳铁厂罢工胜利的消息传到安源,路矿工人的斗争情绪进一步高涨,纷纷要求罢工, 改善待遇。鉴于斗争形势的快速发展,毛泽东于9 月初再次来到安源,召开党支部会进行研究,认为罢工时机已经成熟,应将大多数工人组织发动起来开展罢工。9 月11 日,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派,刘少奇来到安源参与领导罢工斗争。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李立三于12 日主持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开展罢工,成立罢工指挥部,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
9 月14 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工人俱乐部代表工人发表《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权利等17项要求。1.3万余名工人,在“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战斗口号下,罢工持续4天,得到了全国各地工会的声援和社会舆论的支持。由于有党组织的领导,广大工人团结一致,斗争坚决,路矿当局被迫接受了工人的要求,于9 月18 日与俱乐部签订了有利于工人的13条协议。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
罢工胜利后,安源地方党团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安源地方党团组织的正确指引下,安源工人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1923年全国工运转入低潮时依然“硕果仅存”,安源被称为中国的“小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