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江西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简称“山江湖工程”),是一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跨世纪大流域管理工程,是江西寻求保持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 环境协调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
所谓山江湖,即鄱阳湖和流入该湖的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及其流域的简称。整个区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到二十世纪80年代初,鄱阳湖湖体面积萎缩,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19.6%。
面对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省委、省政府经过组织专家对鄱阳湖和赣江流域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决定把山江湖开发治理作为振兴江西经济的奠基工程和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治本之策来抓。
从1983 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科学理念和“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成立了由省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工程管理及协调机构——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编制了《江西山江湖开发治理总体规划纲要》。与此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治山、治水、治穷的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工作。进入新世纪后,省委、省政府又先后提出“绿色生态江西”“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等发展方针和战略,并将山江湖工程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加以推进。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实践,江西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与1983年相比,全省GDP增长115倍;贫困人口减少800多万人;森林覆盖率由31.5%上升到63.1%;鄱阳湖湖体面积增加40%以上,流域主要水体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下降60%以上。
山江湖工程是江西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涉及面积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宏伟的生态经济工程。它让青山绿水成为江西的优势资源和品牌,深刻影响着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为江西的绿色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它被联合国专家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开创了我国河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先河,成为“世界认识江西,江西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