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曲解历史事实,特别是对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加以诋毁和丑化,意在瓦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斗争,是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坚定历史自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前景的必然要求,是凝聚改革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坚持唯物史观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易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改向、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不放松。
坚持唯物史观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面旗帜,其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我们正确认识历史的理论指针和价值标尺。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荒谬,就是因为它以历史唯心主义代替历史唯物主义,在方法上断章取义、在思想上心怀异见、在形式上哗众取宠,以个别的、偶然的历史片段代替历史的全面性和规律性。我们强调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就是要牢牢把握历史是整体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是人民创造的、而不是个别人所选择的。把握历史的整体性,就是要遵从历史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比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综合考量其功过是非,既要反对彰功掩过的个人迷信,又要反对掩功伐过的历史苛刻,在其所处的历史时代中具体地、全面地认识其历史地位。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就是要承认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是有规律的,承认历史规律的存在,比如认识一个历史事件要找到它的因果,从因果联系中得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启示??隙ɡ返娜嗣裥?,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功绩的英雄人物从来都是根植人民群众之中的英雄,既不以英雄轻视人民,又不以群众抹杀英雄,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坚持党的领导不易帜。井冈山时期,林彪曾经问毛主席,“红旗能够打多久?”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用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燎原了朝阳喷薄欲出的革命形势,用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成就了党和红军生死存亡之间的人间奇迹,用陕北黄土地、延河水演绎了党和群众一家亲的鱼水情深,用人民政协、五四宪法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执政忧虑。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用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向世界宣示着这个执政党的非凡智慧和这个古老民族的勃勃生机。历史虚无主义常?;乇芑蛉趸车姆芏肥罚幸饨吃谀掣隼肥逼诜傅拇砦竽贸隼刺碛图哟?、歪曲丑化,从而削弱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其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在于她是在对自身错误的一次次否定中成长起来的。从瑞金到延安,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姓“社”姓“资”到南方谈话——历史雄辩地证明——党的执政地位不仅仅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更是在与错误倾向、错误思想、错误路线的不断斗争中形成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使我们的党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来引领中华民族的逐梦之旅一步步走向胜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是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到以邓小平同志及其后来者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改革的连续发展过程,不仅闪耀着马列主义的思想光辉、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足迹,也时刻汲取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之源。历史虚无主义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理论内涵,时而将一些时期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戏谑为“中国特色”,时而鼓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把“改革”污蔑为“改向”,这些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解,又对我们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更加深刻、更为迫切的必要性。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过程中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老路更不是邪路,而是党带领人民探索的一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不是西方资本主义,而是我们始终在追求的共产主义。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的大国自信。
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不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随着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发频繁,国内深度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活动更加多元多样多变。这事实上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和机会。越是思想多元,就越有利于各类思潮争相涌现,也越发考验执政党对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意识形态工作常常遇到两难尴尬,那就是不能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而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又常常被攻击为“左”的东西、甚至被扣上思想钳制、文化专制的帽子。笔者以为,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必须常抓不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秦人之鉴”就在眼前,放弃党的执政地位和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势必是自毁长城、自我毁灭。另一方面,在如何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要敢于“放”、勇于“斗”、善于“合”。敢于“放”,就是要坚持“双百”方针,关于社会建设、改革发展的各类思潮的蓬勃兴起对我们深化改革也是一种有益的借鉴。勇于“斗”,就是要对那些颠覆或者削弱党的执政地位的思潮必须予以坚决抵制,要在与其斗争中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善于“合”,就是要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有效促进全党全民族思想认识的团结统一,真正凝聚起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人们都说国旗的红色是被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在新中国成立66周年之际,我们更要牢记:这一种红色,是前仆后继共赴国难、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鲜血之“红”,是雄关漫道残阳如血、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之“红”,是深化改革凝聚共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奋进之“红”。当前,我们正在沿着“四个全面”擘画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而前进,必须牢记历史、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从历史中传承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英雄精神,从历史中汲取闯关夺隘、不懈探索的改革智慧,从历史中凝聚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的伟大力量,高举红旗、逐梦复兴、迈向未来?。ɡ丛矗呵笫峭 ∽髡撸豪詈澜埽?/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