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言论,我们要在政治上,警惕和反对他们通过重新解读历史,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同时,要在理论上,论证其解读历史的方法是站不住脚的,是伪科学。
“虚”、“虚无”与“实”、“实在”,从根本上说,就是现象与本质。一种现象,研究得再透彻,也只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形式。只有本质才能说明事物的特性,才能体现现象内部最重要的方面,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
历史虚无主义最大的哲学特征就是孤立地看现象,最重要的认识方法就是直接地观察事物,认识不到、甚至也不去认识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通过这些联系和作用,才能挖掘出的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此一来,体现事物的观念就成为毫无规律的、无法给予合理解释的、堆积在一起的“杂货铺”。而他们,却乐享其成,根本就不承认历史的本质、规律和必然性。
他们虚无历史总的方法,大致说来,就是把历史整体中彼此联系和发生作用的各个方面,依据自己的主观需要,要么任意剔除某些个别的方面,以便使历史整体的真实面貌变得模糊不清;要么把不同的历史客观情况混淆起来,把只在某个历史条件下才能发生的真实现象,搬到另一个改变了历史条件当中。同时,他们走一条折衷主义的道路,把历史整体不同的各个方面机械地凑在一起,混淆本质的联系和非本质的联系,以此来虚无掉历史过程中的实质、基础和主要部分。总之,削足适履,肢解历史,任意霸占历史材料,唯我所需,唯我所证。如此一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粗率和无知之处正在于把有机联系着的东西看成是彼此偶然发生关系的、纯粹反思联系中的东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就在于她是一个运动的、发展的过程。任何运动的内部动因是矛盾,是对立面的斗争。没有矛盾的产生和克服,就不可能有发展,也就没有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发展进程中人和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进入不到矛盾的领域,也就失去了从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中去观察历史的科学角度。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关键点,就在这里。
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在于她要透过偶然的、杂乱的现象,去挖掘和研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研究某一现象得出的结论,只是知识,而不是科学。它只是一种偶然性的“是”。而决定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也就是科学,是一种必然性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发展进程中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只承认现象的偶然性,实际上就是取消科学。他们只在杂乱无序的现象之间挑挑拣拣,文章做得再足,实际上也只是做知识的学问,而不是科学的探究。历史虚无主义伪科学性的“伪”,关键点,就在这里。
历史发展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所谓文明的进步,只是历史发展本质的表面现象。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原因。因此,我们并不否认落后阶级在历史进程中的落后表现。但是,这一切都是由当时落后的历史条件客观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往历史上的客观事物,只用文明之类的主观标准去衡量,得出“愚昧”、“落后”之类的结论,自然来得容易,却无法以此去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到头来,恰恰说明这样的判断只是一种偶然性的判断,只体现出主观,只体现出主观者的意志和愿望,只体现出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发展看作人的意志和愿望的结果。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关键点,就在这里。
科学的真伪,正确与错误,绝不仅仅由于科学本身的原因。它们同样是现象,同样是偶然性,同样掩盖着本质和必然性。对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以及通过这些认识所得出来的一切结论,根本上说,无不基于观察者的主观立场。一句话,科学真伪的背后,总隐藏着不同政治力量的不同政治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虚无历史,最根本目的,表面上看是抹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质上是掩盖这一客观规律所表现出的社会矛盾,进而否认这一矛盾的克服只能由科学理论所武装起来的先进阶级,以及这一先进阶级的先进代表来完成。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关键点,就在这里。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孤立的。放眼世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去意识形态化的实用主义泛滥成灾,历史终结论喧嚣甚上。所有这一切,其目的无非就是宣扬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能认识、不可认识的。
知识的积累,并不直接意味着科学的进步。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伪科学性,要去伪存真,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来统领当代知识领域的扩大,这个任务才能完成。(来源:求是网 作者: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