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起,曾侮辱邱少云的微博营销号 @作业本 孙杰和@加多宝凉茶 公司在人民法院报第三版刊登致歉声明,连续5天。至此,这起为人们所瞩目的名誉权诉讼案终于尘埃落定。网友纷纷表示“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在社交网络上,这种看似具有独特观点的言论依然此起彼伏,甚至还有许多这样的言论是出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之手。
而引出这种言论的幕后黑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虚无主义。相对于日常生活,历史虚无主义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在互联网上,一些打着“颠覆历史”,“揭秘”旗号的文章依然有很大的市场。这些文章拿所谓的“秘史”作为卖点,炮制所谓的“真相”并且以此获取利益。这些拼接的信息,把虚和实嫁接在一起,让一些青年人难辨真假。更有甚者,为了赢得眼球,不惜丑化英雄人物,编造出赖宁是“官二代”,雷锋玩“姐弟恋”,孙中山“包二奶”等网络谣言,侵蚀国家信仰根基。
虽然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但它始终在社会的边缘暗潮涌动。而且历史虚无主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会抓住热点话题不断制造舆论槽点,设置话题陷阱。即便谣言被澄清,对人心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它严重摧毁了一部分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对本国历史的自信。其中最让人担忧的就是青年。青年人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时期,生活在物质生活丰裕时期,对党的奋斗历程缺乏切身体验,加之互联网没有国界,受西方思潮影响较深,因而也是最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否定中国人民的革命成果
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里革命没有任何作用。他们不仅否定农民革命,也否定或降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经过这样的“重新评价”,历史虚无主义从根本上否定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在公开或私下场合,用下流的语言、龌龊的“段子”去取笑英雄人物,侮辱革命先辈。与此同时,这些人大力宣扬西方的自由主义,企图在中国实施全面西化。这种观点同青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所形成的价值体系相背离。极大地冲击了青年自身所形成的价值体系,混淆了他们心中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甚至开始怀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理想,反而极力推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的一切盲目崇拜。
二、肆意歪曲历史事实
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研究”为由,为历史翻案。一方面丑化革命历史、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另一方面却美化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在他们眼里,革命使中国失去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机会。同时对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封建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进行美化,着力于“人性”的挖掘,刻画他们诸多的“善良”品质,把他们描绘成悲剧人物,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冲击着各类“正史”。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刚刚接触社会的青年的好奇心。使广大青年接受了大量被歪曲的历史知识,接受了错误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对中国文化的恶意歪曲
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但曲解中国的历史,而且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不值一提,甚至认为我们的民族愚昧、丑恶,缺乏创造力等。并由此推导出近代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是理所应当的,只有被殖民才能清除中国人的劣根性 。这种谬论会对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产生严重的影响,继而削弱他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使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本身是庄严的,当今中国,容不得“戏说”、“恶搞”。我国有数量庞大的青年人群,这些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尽管历史虚无主义喧闹一时,但只要青年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坚定自己的信念,自觉地否定和抵制一切社会思潮的错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就会显露出的它的低俗和浅薄,被人民和时代所抛弃。(来源:凤凰网 作者: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