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他们做的2496件好事记满20本“为民服务簿”
(来自中国长安网)
2019-03-11 20:39 来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彭绮琴
3 月 1 日一早,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值班电话响起,一名群众大额取款,希望警方能陪同护送。搁下电话,两名民警赶往银行全程护送,直至当事人安全回到家中。返回大队,值班员将这次护送任务记在了 " 为民服务登记簿 " 上。
整整 20 年,这支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的队伍,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从未间断过对群众的帮助,所做的 2496 件好事,记满了 20 本 " 为民服务登记簿 "。
在为民服务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 爱心基金 " 资助 170 余人
民警叔叔阿姨成 " 第二父母 "
巡特警大队是在交巡警三中队的基础上成立的,早在 1998 年交巡警三中队组建不久,中队便成立了 " 爱心基金会 ",大队每个党员干部、民警、辅警每月分别捐款 30 元、20 元、5 元,每年筹集 17000 元作为 " 爱心基金 ",同时,大队获得的各项奖金也纳入 " 爱心基金 "。
丈夫因公牺牲后,警嫂张桂荣在大队当辅警,既要照顾公婆,又要抚养儿女,一人独撑家庭,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每次捐款救助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5 年,张桂荣当选全国 " 好警嫂 ",从北京载誉归来后,张桂荣把获得的 10000 元奖金捐给了 " 爱心基金会 "。她说:" 女儿、儿子都已经工作了,最困难的日子过去了,我应该把这笔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 爱心基金 " 成立以来,累计筹款 65 万元,资助失学儿童、重病患者、贫困家庭 170 多人。
今年元宵节,晚上八点多钟,正在岗亭执勤的民警颜凯收获一份感动,吃上了热乎乎的汤圆。给他送汤圆的是大队帮扶多年的贫困学童小可欣。小姑娘来自单亲家庭,和妈妈相依为命。六年来,巡特警大队与她结对帮扶,小可欣的学习、生活有了保障,成了品学兼优的孩子。元宵节晚上,她想到了还在执勤的巡特警叔叔,于是和妈妈将汤圆送进了岗亭。
和小可欣一样,沐浴着大队温情长大的,还有曾经是弃婴的小冰洁。正是民警及时发现她被遗弃在路边,筹钱帮她治好了先天性心脏病,并一路资助她求学、成长。如今小冰洁已经 21 岁了,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常说,巡特警的叔叔阿姨们就是她的 " 第二父母 "。
20 年、20 本服务簿、2496 件好事
为民服务传递雷锋精神
翻开 20 本 " 为民服务簿 ",上面清晰记下了巡特警大队每一次为民服务的内容,这是一个 20 年不变的老规矩,变化的,只有 " 为民服务簿 " 的厚度。
去年 10 月,某企业厂长吴某来大队求助,当天其将价值 2 万元的模具样品遗忘在出租车上,因而无法与客户签订 30 多万元的合同。大队接报后,通过多方查找,找到出租车车牌号码,并通过出租车公司联系司机,及时帮吴某找回样品,顺利与客户签署合同。
" 每当一件好事做完后,值班员都会将事情经过记录下来,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干警能够持之以恒。" 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陈永祥说,大队还有一个好人好事公示栏,优秀的 " 雷锋 " 民警事?;峒笆闭盘诠纠钢?,以此培育大队的荣誉氛围,把雷锋精神传递下去。
此外,大队把学雷锋作为队伍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工程,每月评选出一名 " 学雷锋标兵 ",给予精神奖励,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在建立考核机制保障学雷锋活动的同时,大队向社会公开作出 10 项承诺:为大额存取款的单位或个人免费护送;全力帮助走失或离家出走人员家庭寻找亲人;帮群众寻找失物;为突发故障的外地车车主联系维修人员到现场服务;为忘拔电动车、机动车钥匙的车主代保管钥匙等。
老人走失、贵重物品落在出租车上 …… 如今江都城区的群众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巡特警大队。20 年来,大队 " 为民服务簿 " 已经记了 20 本,记录好事 2496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