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军旗
俞银先
军旗是人民军队荣誉的象征。我们的军旗,以鲜红底色为底色,以复兴主题为主题,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以强国征程为征程。革命战争年代,军旗在枪林弹雨中高高飘扬,鼓舞着革命先烈先辈们浴血沙场、奋勇杀敌,宣示的是军人“追求理想、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和平时期,在抢险救灾、海外护航、抗击疫情等行动中,军旗始终飘扬在一线,指引着广大官兵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书写了最美的时代篇章。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能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发展史、文明史,也有百余年的屈辱史、血泪史。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一再被打断。
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因有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一路势如破竹,中国复兴似乎看到了曙光。然而,正当北伐凯歌高奏的时候,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革命面临夭折的命运。
面对反动派的屠刀,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提出:“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何长工等人根据苏联红军军旗的旗样,设计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有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面左侧靠旗杆的一侧缝有一条白布条幅,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寓意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至此,人民军队正式打出了以红色为底色的、属于自己的旗帜。从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到“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百年党史的主题,也是90多年军史的主题。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就是最坚固的国防、最强大的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复兴主题为主题,这是军旗的昭示、军队的使命、军人的光荣。
党旗所指,军旗所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7年8月1日,人民军队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从上海、嘉兴南湖到南昌,从建党到建军,时间只有短短6年,中国共产党却经历着一场凤凰涅槃的深刻嬗变。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党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以及妇女运动,斗争的主要方式是宣传鼓动、罢工游行,推动国共合作,联合北伐,对军事武装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为此,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关键在于枪掌握在谁的手里,听谁指挥,或者说,为什么当兵,为谁打仗?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设立和健全从军党委到团支部的各级党组织,提出“党的作用高于一切”“以后的军事领袖,要服从党的指挥”等以党领军的原则。秋收起义高高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通过了8个决议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最终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南昌起义发端,三湾改编奠基,古田会议定型,人民军队的军魂是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作出的伟大抉择。
党指挥枪,最重要的是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确定下来,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历史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从来不会眷顾、偏爱哪一个政党、哪一支部队。谁赢得了人民,谁就能赢得胜利。
我们的军旗大写的是“八一”,镌刻的是人民。人民军队走过的每一步每一程,都书写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准备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血性誓言。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为建立军民鱼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军在由井冈山进军赣南时庄严宣告:“革命成功,尽在民众”,高度凝练了革命与人民、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给老人留下了。这说明: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惨烈的土地革命战争是老区军民用血肉之躯扛起来的。为了人民,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据不完全统计,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就有2000万人以上,其中有名可查的370余万人。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今天我们的人民军队发扬优良传统,既是保家卫国的胜利之师,更是护民为民的钢铁长城。2008年汶川地震,10万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冒死突入震中地带,给受灾群众带来生的希望和勇气。2020年抗疫斗争,人民军队医务人员牢记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历史昭示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始终以人民意志为意志。只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就能构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只要把人民的这种巨大力量聚合起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我们的事业就会战无不胜,我们的江山就能永不变色。
历史在砥砺中前行。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的征程,我们面临着新挑战新考验。集中来说,就是“两个大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强军梦的时代背景和条件。
当前,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发展了就安全了。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打压遏制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愈演愈烈。我们确实面临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被破坏等种种潜在的风险。
在维护国家安全各种选项中,军事力量始终是保底的手段。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总要求、总布局。“强国梦”对于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核心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决军队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治性问题。经过几年来的大抓大治、大破大立,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奋力前行。
来源:《当代江西》2021/08
作者:俞银先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