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做到“四个坚持”
彭勃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
树立正确党史观,要坚持“党史姓党”的政治前提,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整体、全面的系统思维。我们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党史,用党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激励斗志、指明方向,用党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凝神聚气,从党的伟大创造和宝贵经验中获得启迪、锤炼党性,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坚持“党史姓党”的政治前提
党史是一门政治性很强、意识形态属性鲜明的科学。坚持“党史姓党”,就要从政治上、从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研究党史、宣传党史、运用党史,一切党史研究和宣传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首要就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维护党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牢牢将忠诚品质铸入每个党员的灵魂,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必须捍卫党的形象,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与一切歪曲、抹黑党的形象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进行斗争。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坚持运用这个方法,就能更好认识国情,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就能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三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待党的历史的典范,全面展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科学评价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是我们评价党的历史的重要依据。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党自1921年成立到1945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分析了党出现各种“左”倾和右倾错误的原因,总结了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基本经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使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辨清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篇融汇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历史。必须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党史研究宣传的角度看,就是要把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应当警惕的是,在党史叙述中,有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了“精英史观”的倾向,特别是在一些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中,人民的形象单薄、苍白甚至缺失,这对正确阐释党史、科学研究党史、普及宣传党史都是有害的。认识党的历史,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最重要的视角。比如土地改革,从人民立场来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让农民摆脱封建土地枷锁翻身得到解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和经济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整体、全面的系统思维
坚持系统思维,就是指我们要用整体观、全局观去看待历史,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理解和把握历史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我们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流本质是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庄严使命,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鲜明特征。过去、现在、未来是相通的,应该据此正确看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演变。
坚持全面、整体的系统思维,才能练就一双慧眼,透过表象看清本质,看懂历史发展大势,在实践中抓住、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响应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强烈愿望,顺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势,积极促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主义发展壮大、国际格局变化的世界大势,先后提出了适合时局的外交战略和理念。1978年,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历史大势,下决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一往无前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
树立正确党史观,一定要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大历史观,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从历史长河、时代风云中明辨演进机理、探求历史规律,增强干事创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将个人的学习生活放到国家民族大局中进行谋划,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来源:《当代江西》2022/04
作者:彭勃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