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史志工作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2024年,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赣州市地方志研究室)勇立潮头,坚守使命,以党建为引领,履行“存史、资政、育人”职责,在史志领域深耕细作,全力服务地方发展大局,研究编修多点发力,宣教活动有声有色,品牌建设亮点纷呈,能力提升争先进位,为赣南这片红色热土的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耕主业续华章
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赣州市地方志研究室)深知史志编研对于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意义,2024年全力投入,成果丰硕。
这一年,史志书籍编研成果层出不穷。《赣州党史百年百事》《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史料选编》《赣州大事记(2023)》等十余本著作相继出版,如同一扇扇窗户,展现赣南独特文化风貌与厚重历史底蕴;《红色法治——中央苏区法治史料选编》《赣州党史专题和文献集(2024)》等多部重要文献有序推进,《中国共产党赣州历史(第二卷)》修改完善工作持续深化,为区域党史研究添砖加瓦。“两志”编纂成绩耀眼,《赣州市扶贫志(1949—2020)》率先完成终审验收,为全省树立典范;《赣州市全面小康志》稳步推进,120万字志稿见证赣州小康建设历程。年鉴编纂打造精品,在全省年鉴质量评比中,赣州市独占鳌头,4部年鉴获评特等,多部获不同等级奖项或入选精品工程。这些成果为相关学术研究添砖加瓦,更为地方治理提供历史智慧借鉴。
方志文化研究创新出彩,宣传视频、乡镇史话丛书、文旅融合案例分别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提升干部专业素养,为方志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服务大局显担当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赣州市地方志研究室)立足地方发展全局,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史志工作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成为地方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引擎与智慧源泉。
在资政服务方面,围绕“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赣州自然灾害历史”等关键主题深入调研,撰写的资政报告精准剖析问题、提供有效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地方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物普查、红色名村建设及革命文物?;だ玫裙ぷ髦谢ㄑ韵撞?,贡献专业智慧,守护地方文化瑰宝。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成果显著,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苏区儿女在特区暨双招双引座谈会、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座谈会;紧密携手吉安共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资政品牌,联合推进党史宣传教育与文旅融合,红色研学、文旅路线建设如火如荼,助力两地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
创新方式勇破局
宣教方式不断丰富,宣教创新亮点纷呈。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赣州市地方志研究室)将各类党史、方志资源融入新媒体平台,并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空间……《赣南:一世纪峥嵘》《赣南:两千年奔流》《卢光稠与赣州》等系列视频备受关注?!吨醒牒炀ふ鞯木霾吆筒渴稹防砺畚恼禄衿乐醒爰睹教迥甓群梦恼?。短视频《我军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百年辉煌”视频号、学习强国平台等刊发,收获广泛好评。
党史地方志的主要功用是资政惠民,但以往辛劳编纂成书的史志专著,往往存入库房、束之高阁,藏而不用。如何让党史、地方志“活”起来?为此,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赣州市地方志研究室)创新路径,盘点“库存”,勇于破局,让史志研究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史志“七进”活动为载体,举办了100余场次活动,广泛传播党史、苏区史知识,活动经验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推广;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及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弘扬地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让赣州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东方风来满眼春,风劲扬帆正当时。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赣州市地方志研究室)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持续挖掘赣州历史文化富矿,为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文化滋养与强大精神动力。(供稿 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