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2025年4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共山东省委在山东济南联合举办“第五届全国党史和文献论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分别致辞。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在京高校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山东省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代表,以及论坛入选论文作者等近150人参加论坛。现将座谈会致辞和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举办第五届全国党史和文献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历史思维,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之一。坚持和运用历史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明确前进方向。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著作,都会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将历史作为思考问题、观察大势、谋划战略的重要坐标和重要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每当阐述重大问题时,总是先从历史讲起,对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经验等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其中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历史思维。这是这一思想有智慧、有力量,能够直抵人心,产生强大冲击力、穿透力、震撼力,使人能够获得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历史,就党史学习、教育、研究、宣传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学习党的历史、如何研究党的历史、怎样运用党的历史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思维深刻阐明了为什么学习党的历史的重大问题,体现了鲜明的历史清醒
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具有单向性、不可重复性。那么,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用?恩格斯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毛泽东同志说:“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他一生酷爱读书,尤其是酷爱读史书,高度重视党的历史,强调“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曾指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为什么学习党的历史提出明确要求。
(一)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忠实记录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所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还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将党的历史作为教科书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
(二)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治乱兴衰的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学习党的历史的根本目的。
(三)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高度学习和对待党的历史。古人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党史、国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学习党的历史的极端重要性。
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党的历史指明了方向。
二、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思维深刻阐明了如何研究党的历史的重大问题,体现了鲜明的历史自觉
我们能不能从党的历史中获得智慧?党的历史应该怎样发挥作用?以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党的历史至关紧要。毛泽东同志认为,研究党的历史的根本方法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在延安时期他提出“古今中外法”,并强调“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研究党的历史,反复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要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正确党史观,明确党史工作根本任务,对如何研究党的历史提出明确要求。
(一)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强调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过程中探寻党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那么,什么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应该如何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给予我们重要指导。我讲一个事例,作一个比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流向可以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坪拥淖芴辶飨蚴亲晕飨蚨?,但其中在许多地段有多次转折,有时流向西、有时流向北、有时又流向南,但最终流向东,流入大海。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就犹如黄河的总体流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就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这些重要论述,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我们研究党的历史提供了“总纲”。
(二)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尤其是评价党的领袖人物必须放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去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强调既要尊重党的历史本来面貌,又要站在时代高度,根据时代发展对党的历史进行全面审视和把握,进而形成新认识、得出新结论。关于对重大事件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其所蕴含的宝贵历史经验。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关于对重要会议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其所发挥的重大历史作用。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关于对重要人物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要作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的分析。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提供了方法论。
(三)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完整过程,不能割断历史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联系的观点,强调党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党的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既有发展的连续性,又有重大历史关头的转折,不能随意割断或加以对立。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把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划分为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六个历史时期;把我们党一百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划分为持续探索、接续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特别指出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完整过程提供了科学指引。
(四)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唯物史观认识和评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错误历史观,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中国革命史、党史、国史、军史等,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危害性。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搞历史虚无主义,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这是共产党人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教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出和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和危害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等,注重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是坚持唯物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光辉范例。
三、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思维深刻阐明了怎样运用党的历史的重大问题,体现了鲜明的历史主动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叙的是“史”,述的是“道”,也就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向前看必须向后看。如果仅仅就历史研究历史,就历史说历史,历史就发挥不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理论武装、掌握历史主动、总结历史经验、发扬革命精神、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等方面,对怎样运用党的历史提出明确要求。
(一)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认为思想的力量在历史的非凡历程中得到表现,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才能看得更明白、更直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阐述这个历史过程,就是为了说明“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的视角深刻阐明了选择马克思主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历史逻辑。
(二)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曲折的历史、零乱的现象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前提下,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的视角深刻阐明了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主动性的历史逻辑。
(三)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认为我们党的一百多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的视角深刻阐明了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逻辑。
(四)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从而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党的历史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概括。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的视角深刻阐明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水平的历史逻辑。
(五)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认为一百多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中国共产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的视角深刻阐明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历史逻辑。
(六)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原则,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党史的角度阐述了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的视角深刻阐明了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历史逻辑。
学习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历史,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党的历史,从来都不是单纯为了党史而讲党史,而是运用历史思维把现实问题置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着眼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在对党的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总结党的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历史、现实、未来相统一,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历史思维的智慧光芒,体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厚的人民情怀,体现了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体现了我们党对学习、研究、运用党的历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把我们党对党史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党史和文献工作的专门研究机构,肩负着为党续写和传承红色家谱、“传经弘道”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构建党的理论研究综合体系、打造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高端平台,建设党中央可靠的文献库、思想库、智囊团而努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本文即将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2025年第3期,注释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