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根据地横跨赣南闽西,拥有20余县。为适应斗争环境的需要,曾在管辖范围内设置了5个省级政权机构。
苏区江西省
是在赣西南苏维埃区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是中央苏区各省中区域范围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省。1930年10月4日,红一方面军在赣西南地方武装和10余万工农群众的配合下,一举攻占吉安。10月7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城成立,曾山任省苏主席。1931年11月苏区江西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兴国召开,正式成立了苏区中共江西省委,李富春任书记。1932年5月,江西省苏区内已有赣县、兴国、于都、吉安、泰和、吉水、永丰、乐安、会昌、寻乌、安远、瑞金、石城、宁都、广昌、南丰、宜黄等县。在上述地域内设立了16个县级苏维埃政府、162个区、1163个乡,稳固地区的居民人口达245万。
苏区闽赣省
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北门户,也是其连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纽带和通道。闽赣省是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以闽北、信(江)抚(河)、建(宁)黎(川)泰(宁)3块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福建省属的宁(化)清(流)归(化)革命根据地划归闽赣省。因此,闽赣省先后设立并管辖过建宁、黎川、泰宁、崇安、光泽、邵武、建阳、浦西、广浦、广丰、上铅、上广、资溪、贵南、铅山、东方、建东、金南、黎南、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将乐、沙县等26个县,人口约100万。闽赣省正式成立于1933年5月。顾作霖、邵式平先后任省委书记,邵式平、杨道明先后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级领导机关曾先后设在黎川、建宁、宁化。
苏区粤赣省
成立于1933年8月,其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先后包括现属江西省的于都、会昌、寻乌、安远、信丰、南康、赣县、大余、定南、全南、龙南;福建省的武平;广东省的平远、兴宁、龙川、五华、南雄等县的部分地区,人口约55万。刘晓任省委书记,钟世斌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会曾设在会昌。
组建于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指派原福建省苏政府主席钟循仁(其后为阮啸仙)担任赣南省委书记、原粤赣省苏政府主席钟世斌担任省苏政府主席。赣南省初辖于都、登贤、赣县、杨殷等4个县和信康、南雄两块游击区。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后期还设立过会寻安县、于西县和兴龙寻安县等县。省会曾设在于都。全省人口约有40万。
苏区赣南省
苏区福建省
是在闽西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作区域主要在龙岩、漳平、宁洋、永定、上杭、长汀、连城、武平、归化(今明溪)、清流、宁化、平和等县,辖区人口约计250万。中共闽粤赣省委即后称的福建省委,成立于1931年5月,省委书记邓发。根据苏区中央局的指示,中共闽粤赣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于1932年3月,选举产生省委班子,罗明任代理省委书记。同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张鼎丞任省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