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否定进步事物成长发展的自然过程,抓住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的所谓“细节”和局部曲折做文章,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持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往往不敢做真理性判断,只是做价值判断,看不到社会主义事业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步作用和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必然性,纠缠于社会主义事业在实践中的曲折和失误,否定新生事物的本质。他们抓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曲折,借此否定共产党人进行经济建设的能力;他们夸大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细节”上的错误和感受,夸大困难过程的痛苦代价,从感情上制造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舆论;他们借纠正“文革”的错误,不断扩大否定的范围,把整个60年代、50年代甚至延安时期和井冈山时期都企图加以否定。这种极端的否定历史的思维就必然把“纠左”变成了“纠正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曲折和错误呢?1956年12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曲折和失误的原因及其对待这些问题的正确态度。文章说:“无产阶级初次担负国家的管理,迟的只有几年,早的也只有几十年,要求他们不遭到任何失败是不可能的。短时间的、局部范围的失败,不但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但是任何有远见的人决不会为此而感觉失望和悲观。失败是成功之母。目前的短时间的局部性的失败,只是增加了国际无产阶级的政治经验,从而为将来岁月的伟大成功准备条件。如果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来比较,我们事业中的这些失败就简直不算什么。……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受着全世界反动派的联合压迫,它的这个前进道路却顺利和稳定得多。这正是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空前强大的生命力。”采取这种科学的态度看问题,才能不至于被历史所嘲笑。我们今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正是从以往的经验特别是曲折的教训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
第二,以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为圭臬,试图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与西方接轨,并以此扭转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
持有历史虚无主义的人,他们的心目中有一个“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王国,他们判定是非曲直的标准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西方的思想观念,总是用资产阶级眼光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肯定是左也看不惯、右也看不惯。由于这种资产阶级的成见、偏见,我们在前进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一点问题,就被说成是专制的结果,必然如此;我们一旦取得了不可否定的成绩,又被说成是专制的结果,不能持续。其实,历史虚无主义的潜台词就是:不搞资本主义说啥也不行。
第三,煽动人们的浮躁情绪,企图使人们以感性压倒理性、以倒退对抗进步,随意把个人感受当成判断社会发展的“公理”。
持有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把爱国主义污蔑为“民族自大的封闭观念”,把集体主义污蔑为“压抑个性”,把社会主义污蔑为“乌托邦”;与此相反,他们把极端自私自利当成人的本性和自由权利,把资本主义当成唯一永恒的制度。一切以市场化的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只管发财致富,不问路线道路。实际上,在这些人的眼里,革命、进步、高尚、廉洁都成了贬义词,倒退、自私、奸诈、凶狠成了“潜规则”。历史虚无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进行庸俗化之后,常常捡起实用主义的信条。只要对自己有利,只要眼前获利,就不惜捏造“事实”,大肆宣扬和夸大;只要对自己不利,就围攻和谩骂,甚至起哄、砸场。真理观的虚化,价值观的歪斜,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第四,提不出明确的最终目标,是一种无信心、无建设设计的思潮,是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在历史虚无主义的浊流之中,也有一些是被潮流裹挟的从众。他们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往往人云亦云、悲观丧气、动摇彷徨。他们看不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选不准人类社会的方向。这种情况,既无益于社会主义事业,也耽误了自己的成长。人总得有精神追求,人生总得有个正确的方向,为人总得有起码的正义感。正义感既要有正确的标准,也要用到合理的地方。今天,社会发展的现实,世界范围的比较,没有给历史虚无主义提供多少滋生的土壤。西方资本主义的?;突炻摇匀ㄖ饕宓囊奥映耐谐錾缁嶂饕迨乱档恼逍院椭贫鹊挠旁叫?。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进展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不断普及中,历史虚无主义施展的余地会越来越小。
第五,否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采取的手法就是求全责备,不顾历史的主流、主线、主题,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9]事实的确如此。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虽然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历史的主流、主线、主题方面具有“功高盖世”的地位,但是这样的人也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只要抓住他的一点错误,就张口大骂其“罪恶滔天”。刘云山同志说得好:不允许圣人有缺点,中国就不会有圣人,不允许英雄有错误,天下就没有英雄。一个没有圣人和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没有前途的民族。以局部否定全部,抓住圣人和英雄的几个缺点,妄图涂黑其全部历史,这是封建社会“一人犯法,株连九族”的逻辑在纵向历史评价中的蔓延。
第六,否定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领袖,采取的是一种反历史的方法,不能把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观察,往往以今天的思维裁剪昔日领袖的行为。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人,常常不是这样。他们往往用20世纪60年代政府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放布票、粮票、油票等票证来嘲笑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看不到在当时帝国主义封锁和修正主义逼债的情况下,面对自然灾害和粮食、棉布、油料等生活资源的短缺,发放这类票证正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坚持官民平等的高尚精神,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有人嘲笑毛泽东对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判断,看不到美国利用核讹诈吓唬全球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和原子弹都是纸老虎,这是多么可贵的科学精神。有人嘲笑1958年的“大跃进”,看不到当时许多党的高级干部的狂热表现促成了毛泽东的判断。当然,毛泽东有领导责任,但也不能把当年的责任强加在毛泽东一个人头上。况且,对于当时的狂热,毛泽东及时做了降温工作,推动了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活动。这种不把伟大领袖的工作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的做法,违反历史唯物主义。列宁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沉渣泛起?其原因不外是这样几个:
第一,社会主义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首先兴起,自身建设的任务特别艰巨而繁重,在前进中难免出现曲折和失误。有些人经不起这种压力而向资本主义的异质意识形态低头。
第二,在舆论习俗、话语体系方面,“西强我弱”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和顽固性,西方资本主义统治者的丰富政治经验,他们拥有的经济、军事实力,他们占有的宣传工具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比拟的。这些很容易征服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意志薄弱者。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着迎合西方资本主义的势力。百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不但使中国留下了经济文化的落后,也留下了一定数量的精神软骨病患者。
第四,社会主义的改革,也容易被敌对势力视为散播历史虚无主义的最佳时机。坚持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有的是出于根本利益的对抗,这需要转变立?。挥械某鲇诜椒鄣氖蠛图?。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都需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修养,最好是自觉地进行世界观的改造。这样才能形成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共同的逻辑,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来源:中国社科网 作者: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