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由来已经,且贻害无穷,因而必须采取科学、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每一位有民族自尊心与责任感的国民都不能不倍加警惕并坚决回击。”(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
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坚定理论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历史规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是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以及西方史学和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宣传逐渐弱化、淡化,乃至边缘化,从而缺乏自信、底气不足,给历史虚无主义以可乘之机和泛滥的空间。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高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理论自信、理论自觉。
第二,加强党史革命史国史的研究与教育,坚定道路自信。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歪曲、抹煞党史革命史国史。这既与其险恶用心有关,也与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教育欠缺有关。传统的叙说、教条式的宣讲、刻板的教育,使人们产生了疲劳感、厌倦感,因而对一些“反思”、“重评”、“解读”等则充满了新鲜、新奇、共鸣、满足的体验,给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温床。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史革命史国史的研究与教育,以真实的历史内容、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展现和开展,提高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的全面、系统、辩证、理性的了解和认识,增强道路自信、道路自觉。
第三,加强党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定制度自信。历史虚无主义得以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少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够,缺乏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应对能力明显不足,被历史虚无主义所蒙骗和迷惑,有的则甚至理想信仰流失,原则立场懈怠,言行举止走向反面,充当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帮凶和马前卒;同时,我们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把柄”和“揭短”之处。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纯洁干部队伍,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保证其正确性、避免失误,增强制度自信、制度自觉。
第四,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监督管理,坚定舆论自信。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泛滥,更与当今网络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化、难防范密不可分。博客、播客、QQ、论坛、社区、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有联系、沟通、传播的便捷性,但也有随意性、片面性、泛滥性,从而成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同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不少报刊不自重、不自律,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声筒”乃至“阵地”。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阵地监管,因为“你不占领他就占领”,丧失阵地也就丧失了舆论优势和话语权。值得欣慰的是,2013年9月最高法和最高检公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抹黑英雄”等言论“转发500次”即达到刑法标准设置了门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争得话语权,保住阵地,增强舆论自信、舆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