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4 月广昌失守,5 月,中央书记处作出决定,准备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并将这一决定报告共产国际,得到共产国际同意。
7 月初,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经福建北上闽浙皖赣边区;8 月7日,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奉命西进。两支部队的行动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9 月下旬,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央制订了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的行动计划,将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编成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准备撤离中央苏区。为配合主力红军行动,苏区人民积极响应“扩红”号召,大批青年参军,补充红军战斗人员;省吃俭用,主动捐献,保障红军供给;安置伤病员,容留红军将士后代,解除红军后顾之忧。
10 月,随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实行战略转移。10 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16日傍晚至18日傍晚,担任突围转移的左翼前锋红1军团和右翼前锋红3军团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和县城西门的塔脚下渡过于都河,中央第1、2 野战纵队于18日从城东门口渡过于都河紧随其后,右翼后卫红8 军团于17日傍晚至19日傍晚在于都河孟口渡过贡江;左翼后卫红9军团于16日渡过濂江紧紧护卫。20日晚,担任整个红军后卫的红5 军团在于都城南孟口渡过于都河。至此,中央领导机关及中央红军主力8.6 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迈开了长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