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江西在国营综合垦殖场的创建与发展中,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掌握技术有困难,不少地方办起了技术学校,但这并不能满足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提高文化素质的迫切愿望。为培养大批建设人才,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应运而生。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江西要办半工半读学校的指示,1958年6月9日,省委、省人委作出《关于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的决定》,提出以原江西省南昌林校和各综合垦殖场为基础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总校和分校,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办学方针。6月16日,江西省劳动大学改名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此后,全省各地以垦殖场为基础,积极筹备办校,创造了“哪里有垦殖场,哪里就有江西共大分校”的基本格局。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8月1日,设在南昌的共大总校和分布在全省各地的30所分校同时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一所以“半工半读”为特征的新型大学在江西诞生。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发展,至1959年底,共大除总校外,分校发展到88所;学生来自全国18个?。ㄊ?、自治区),计5.5万余人。
江西共大的办学成就,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赞扬。1959年8月,周恩来题写了校名。朱德先后多次来江西视察共大总校和井冈山、大茅山、云山等分校并题词。1961年7月30日,毛泽东亲笔给共大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赞扬信,表示完全赞成共大的事业。毛泽东的信发表后,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江西共大闻名遐迩,举世瞩目。1963年,江西共大被列为对外开放单位,成为当时人们竞相前往考察学习的一方热土。据不完全统计,1968年至1980年间,江西共大共接待8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567批、7496人次,国内各省市考察人员2691批、55424人次。
江西共大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一项突破性成果,并被载入教育史册。后来,江西共大虽然更名改制,但它的办学经验,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农村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